1992年簽署的《里約宣言》,是世界180多個國家,為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共同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所做的別的政治承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可理解為:人類社會當前的發展不能以犧牲子孫后代的利益為代價;經濟效益的增長不能以犧牲環境效益為代價。作為簽約國家之一,我國政府先后頒布了多項環保法規和節能法。能源、電力、冶金、化工、環境、建筑等領域,都在不斷推出新技術以達到新法規和標準的要求。 在建筑領域可持續發展,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單體建筑與周圍環境的融合、沿革歷史、繼承文化; 二、關注建筑節能和室內環保。 建筑節能從哪里著手 建筑節能是建筑技術發展的一個方向,也是節能領域的組成部分。世界平均建筑能耗占總能耗的37%,其中,包括采暖、通風、空調、照明在內的民用能耗又占能耗的80%以上。我國建筑能耗約占全國總能耗的25%,且由于近年來住宅建筑迅速增多,年增長率高達15 %。 建筑節能應軟硬兼施 建筑節能技術分為“硬件”和“軟件”。“硬件”是實際工程的改進和更新,如:新材料、新結構、新設備;“軟件”是熱過程計算方法等軟科學。 建筑節能技術“硬件”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利用傳統技術、采用高新技術。 采暖:從壁爐、火爐取暖,發展到采用調節閥調節溫度的熱水、蒸汽散熱器取暖,再發展到具有能源管理系統自動控制的供暖。 通風:從自然通風到帶熱回收的機械通風,再到根據需要的有控制的通風。 窗:從傳熱系數為(2~3)W/m2.K的紅外反射覆面層玻璃窗、內充氬氣的雙層玻璃窗,再到傳熱系數僅為0.4W/m2.K的內充硅氣凝膠的抽真空的雙層電鍍玻璃窗。 保溫材料:也從空心磚、加氣混凝土、保溫砂漿等,發展到內含一定氣體的低容重、低導溫系數的材料,再到高隔熱透明或半透明合成的材料。 建筑節能技術“軟件”發展大致經歷三個階段后,達到了能夠較真實地提示室外氣象參數和其他因素的隨機性與室內熱微氣候隨機性之間的內在。 當然,實現建筑節能不僅需要新的設計、結構、材料、設備和控制手段,還需要實行筑立法和科學普及。 |